新闻中心
»
热点资讯
常修泽:经发、人发、环发:三线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
萧功秦:新加坡经验对习李新政的启示
许纪霖 周濂 刘擎等:政治正当性的古今中西对话
陈平:中国道路的本质和中国未来的选择
蔡继明:“土地腐败”的制度分析
张静:“上访村”为什么改变了?
庞金友:大变局时代保守主义向何处去:特朗普主义与美国保守政治的未来
吕文利: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
曹彤:人民币国际化新方略
虞崇胜 李炳辉:从违宪成本看当代中国宪法实施的突破口
裴宜理:如何理解中国政权的韧性
约瑟夫·奈:自由主义秩序会幸存下来吗?
葛兆光:谁是“中国”?哪里是“华夏”?
赵燕菁:从历史中思考未来: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的启示
王绍光:中国的治国理念与制度选择
赵树凯:从改革经验看乡村振兴
王浦劬:论新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
于建嵘: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诉求与社会稳定研究
郑永年:中国的文化现状及其“走出去”困局
李克强:后危机时代的应对之策
季卫东:论法律意识形态
周永坤:回归司法本真——后18大时代司法当如何改革?
王三义:评说历史人物应超越功利——从凯末尔与孙中山的“成”“败”谈起
张文木: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海洋安全
白重恩:科技封锁下的中国企业如何实现创新突破?
罗豪才 宋功德:行政法的治理逻辑
毛寿龙:政治生态修复方略
舒远招:定言命令之第三者问题探究
丛日云:精英民主、大众民主到民粹化民主 ——论西方民主的民粹化趋向
陈文通: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误解
韩大元:共识与希冀:中国宪法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
薛衔天:从并肩抗日到抗美援朝——以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中朝关系
高尚全: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
李涛 邬志辉 邓泽军:中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:统筹什么?改革什么?
陈行之:中国正在进入“权力死海”
吴永科:论司法和谐的困境与前景:从法社会学角度
王晨光:食品安全法制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思考
贝淡宁:从“亚洲价值观”到“贤能政治”
杨祖陶:论德国唯心主义对法国唯物主义的胜利复辟
约翰·福斯特 布莱特·克拉克:星球危机
林晓光:从人质危机看日本的中东外交:能源安全与反恐政策的两难
刘清平:找寻经济学原理中的“人性逻辑”
季卫东:国体重构与新一轮司法改革
杨奎松:孙中山与共产党——基于俄国因素的历史考察
陈志武:强制性分红政策可休也
柯华庆:中国有没有理由不接受党导立宪制?
韩十洲:中国怎么办(中)——未尽潜能的“邓小平时代”
周大伟:《法治的细节》一书作者后记
张允若:复旦新闻馆前的珍贵留影
徐贲:敬畏自然 敬畏死亡
郑佳明:中国应进入宽容的时代
郑杭生:“嫁给”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学
谭铁牛:人工智能的历史、现状和未来
竹立家:理性的改革逻辑何以可能——从风险社会理论及现实不确定性出发
陈志武:见其进,未见其止——在人生体悟和学术之间
万其刚:彭真关于人大制度完善与有效运行的有关论述
贝淡宁 由迪:中国的垂直民主尚贤制及其启示
王占阳:普世价值层次论
梅新育:主体民众抛弃政权现象及其警示[1]
丁凯:如何克服既得利益:他国转轨经验借鉴
南方日报:绝不让批评的声音沉没下去
赵俊臣:老百姓为什么不支持抵制家乐福?
刘国光:进一步重视社会公平问题
赵树凯:纪登奎对毛泽东的感情
王建:明年底前经济下行趋势不会改变
韩毓海:国家与基层社会
戴建业:学问的“气味”——忆石声淮先生
秦晖:太平天国: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,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
哈佛燕京“中国底层社会与民众文化研究”项目招收学员
李炜光:增值税改革释放三大信号
秦晖:重论“大五四”的主调,及其何以被“压倒”
杨开煌: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刍议
陈虎:三中全会亟需实施八大新政
王占阳:普世价值层次论
余凌云:对行政问责的省思
刘晨 古沁:网络时代社会运动的生成与集体反抗的条件
韦森:不宜过高估计奥运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基本面的影响
习近平: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贺雪峰: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涉农条款解读
黄纪苏:反思现代化:竞争与不平等
王柯:“回教工作”与侵华战争
胡德平寻人启事——请检举人站出来对质举证
夏庆杰:特朗普现象对中国有什么警示?
曾铮: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、基础条件和战略对策
黄朴民:历史学研究中的四个“误区”
常修泽 田如柱: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基石
郭世佑:宪法+真诚=宪政
王耀忠:现代风险社会中危害性原则的角色定位
朱小略 叶自成:“攘夷”与“徕外”传统社稷安全观的对象与对策
陈志武:我为何对中国教育担忧
刘奇:等一等人民,等一等农民……
唐世平 王琳:从“倡导繁体字”看中国“精英”们的“复古主义”和“精英主义”
周濂:当公共知识分子变成“公知”
马戎:关于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进一步讨论——也谈“第二代民族政策”
俞可平:依法治国的政治学意蕴
唐师曾:季老不是我们想的“大师”
姚新勇:错位的学术反腐——“汪晖抄袭门”之中国学术界症候分析
方朝晖:现代儒学的困境与出路
方朝晖:也谈中华文明的新形态与世界文明的新重心
刘擎:民主:现代国家迟早将面临的考验
许耀桐:政党党内民主与马克思主义主张
乔良 陈志武:金融与国家安全
王键:国家的去民族化和民族的去神圣化——对文明和利维坦之追问
付新苗:新冠疫情两条最重要的时间线
赵树凯:九号院里的“政治反省”
弗朗西斯·福山:历史视野中的中西政治秩序
张文显:法治的文化内涵——法治中国的文化建构
刘清平:需要概念在人生哲学中的原点意义
陈剑:在公益与市场中寻找平衡
常修泽:关于十三五经济增长目标的四点建议
王小广:别落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
陈九霖:问苍茫大地,半岛危局谁主沉浮?
杨奎松:以论带史的尴尬——汪晖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》一文纠谬
郑佳明:湖湘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三次重大影响
张维迎:市场没有失灵,是市场理论失灵了
孟令伟:面对1.18总和生育率的忧思——中国改革计划生育体制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
教皇利奥十三:永恒之父通谕
李向阳:新兴市场国家与主权债务危机的出路
陈行之:大山·家禽·蛋——纪念“五四运动”、纪念蔡元培先生感言
吴子维:2012年台湾地区三合一选举结果之意涵分析
张文木:对当前中国印度洋政策的新构想——“三点一面”的战略空间布局解
张明楷:“风险社会”若干刑法理论问题反思
杨福泉:单一文化很难促进社会繁荣
汪永清: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
韩大元:共识与希冀:中国宪法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
吕思勉: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翦除
辛向阳: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败的对策
隆国强:大调整时代的世界经济
郑成良:专政的源流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
葛兆光:成为文献:从图像看传统中国之“外”与“内”
人民日报:政府知错即改远比“一贯正确”更可信
杨福泉:单一文化很难促进社会繁荣
王利明:人格权法中的人格尊严价值及其实现
陈云良:民治的方式
徐贲:苏格拉底对话中的“公民服从”:思想者的政治技艺
关于举办《西方政治思想史》课程师资培训班的通知
黄宗智 龚为纲 高原:国家治理的基本方法:“项目制”
林晓光:日本政治研究:翻云覆雨—“枭雄”——小泽一郎
刘晓洲:从混合政制理论视角看美国民主制的危机及变迁趋势
陶东风:中国大学病象
艾伦·麦克法兰:法治为何重要
梁立昌:朴瑾惠政府对朝政策的保守性与韩朝关系危机
姜明安:论政务公开
贺小荣:依法治国背景下司法改革的路径选择
蔡宝刚:腐败的发生病理与矫治法理——腐败征候群视域下的比较与启示
赵国鸿:建议国务院降半旗,宣布5月16日为国家哀悼日
莫言:在法兰克福“感知中国”论坛上的演讲
倪永杰:蔡英文520讲话评析及两岸关系前瞻
李林: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实践及完善路径——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视角
任剑涛:人工智能与社会控制
刘军红:中产崛起,促世界格局深刻变化
中国战略思想库:关注油价下跌背景,加快中国石油战略储备
《战略与管理》2013年第三期编辑手记&目录
陈平:中国道路的本质和中国未来的选择
美国威胁全球安全“七宗罪”
陈剑:关于改革标准的对话
郑永年:中国司法的信任危机
杨祖陶 肖静宁:情系新泽西——对大洋彼岸孙儿女的思念
丛日云:论网民政治参与中的民粹主义倾向
蔡昉:刘易斯转折点与公共政策方向的转变
韦森:为什么要重读哈耶克?
林晓光:日本政治研究:翻云覆雨—“枭雄”——小泽一郎
徐铜柱:社会治理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及调适
刘俊祥:发展经济民主 重切财富蛋糕
汪晖:世纪的诞生——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位置(之一)
李克强:深刻理解《建议》主题主线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
赵树凯:九号院里的“政治反省”
杨祖陶: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现代价值
周其仁:邓小平做对了什么?
徐贲:“农民工”人大代表的喜和忧
矢志不渝革命路 风雨铸就生死情——纪念曾山和陈正人逝世40周年
陆南泉:苏联剧变带给当今中国的思考
张晋藩:中国古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与理性
迈克尔·赫德逊:中国未来三十年
王海东:自由、理性与信仰:鲍勃·迪伦的艺术真谛论
时殷弘: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宏观思考
周俊:1930年代中后期的远东国际关系与日本海军的战略选择
裴宜理:如何理解中国政权的韧性
白志强:陈忠实老师走了!
中评论坛:2014两岸关系展望
逄先知: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
陈壁生:重新追寻精神的根系——近十年来大陆“国学热”现象鸟瞰
帅好:国不畏民死,画里逢盛世——饥饿年代的中国画家们
韩大元: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权威,大力增强国家认同
陈征:国家征税的宪法界限——以公民私有财产权为视角
杨继绳:解析公权腐败危局
赵鼎新:“天命观”及政绩合法性在古代和当代中国的体现
胡赣栋:民族与阶级: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政治策略
孟令伟:从殷周的井田制到当今的农地承包制——关于中国农地干预和演变的历史追溯
陈行之:警惕国家意志对体育精神的扭曲
薛理泰 朱惠忠:论新型大国关系的现实性及挑战
于建嵘:社会“变狠”是今天严峻的问题
郭世佑:清朝政府的末世改革与末日真相
程广云:911与互联网
褚松燕:公民塑造:国家建构的重点
许耀桐:改善民生会影响民主吗?
杨联陞:报——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
阮思余:资本、国家与打工妹——读《中国女工》
萧功秦: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多灾多难时代的开端
张保生:刑事错案及其纠错制度的证据分析
郭世佑:违宪的忧思——宪政与法史漫笔之三
白益民:日本隐藏的经济实力远超我们的想象
郭于华:“草泥马”:互联网时代的“弱者的武器”
黄宗智:振兴中国乡村:历史回顾与前瞻愿想
唐皇凤:构建法治秩序: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
王艾明:体制教会与自由教会:问题、危机和可能的出路
俞可平:官本主义引论——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政治学反思
胡睿:制定海洋战略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基础构建
艾明江:两岸和平协议中的“不统不独不武”分析
吴稼祥:中国再改革,要勇气,更要智慧
刘清平:自由、强制和必然 ——“自由意志”之谜新解
习近平: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戈士国:从排斥到包容:转型社会攻坚克难的当代指涉
陆学艺: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当前对策
吕文利: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
习近平: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
汪洋: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
王国良:儒家贤能政治思想与中国贤能推举制度的发展
秋石: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状况
高铭暄 陈冉: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刑事法治问题
贝淡宁 由迪:中国的垂直民主尚贤制及其启示
时和兴:复杂性时代的多元公共治理
雷一宁:北京师范大学在1957
岳庆平:抗战胜利后的中间道路思想
吴稼祥:“摄政王”普京殿下?
丁学良:四川,你会造这样一座碑吗?
薛小荣:民主的阴谋——西方对苏遏制战略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意识形态陷阱
杨松 张永亮:新自由主义、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体制之变革
戴超武:斯大林、苏联外交与冷战的起源
胡玉坤:全球化与国际老龄化政策
鄢一龙:大国宏图:五年规划与中国发展奇迹
林来梵:国体宪法学
齐卫平: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“接续”与“重构”
常修泽:产权保护制度关系到人的尊严和改革发展
布劳:一位社会学家眼中的爱情:论爱情中的交换与权力
陈柏峰:群众路线三十年——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
刘练军:司法与民主的三种关系
袁伟时:启蒙仍是这个时代的命题
吴敬琏:中国模式祸福未定 我们不要忘乎所以
演讲预告:加快房地产税立法与改革应当厘清的几个认识问题
郭道晖:防止“文革”重演须依宪治国——纪念八二宪法颁布30年
温家宝:论当前发展若干重大问题
张文木:中俄结盟的限度、目标和意义
许耀桐: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国家治理能力
刘守英:土地依赖性发展模式的形成与困境
龙宗智:强制侦查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
何哲: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和治理策略——基于集体行为和西方社会运动理论的分析
张新光:中国第一部《村史》创作老人的哭诉与呐喊
于建嵘:劳动教养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存废之争
佟德志: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
林达:我们站在废墟前
张玉林:重新认识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——“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”及其悖论
刘山鹰:威权与民权:中国政治的双重任务
郑剑:如何强化两岸的认同与互信
朱文莉:戏·梦初选——特朗普和桑德斯的够崛起
梅荣政 杨军:西方自由主义的流变、实质与危害
于建嵘: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
王海光:胡耀邦与党内第一次集体反思“文革”的大讨论
赵树凯:为什么纪登奎没有被毛泽东选为接班人?
常修泽 田如柱: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基石
陈平原:近百年中国精英文化的失落
童之伟:中共90年:从人治风靡到承诺依法执政
张清民:左翼文学批评话语的叙事特征分析
萧功秦:人要学会过一种有韧性的生活——观陈果课程有感
林毅夫:中国学术界不能只引进
阎小骏:跟外国人讲新中国史,不是件轻松的事
许纪霖:建立学术共同体的内在“行规”
秦晖:两次启蒙的切换与“日本式自由主义”的影响
周永明:汉藏公路的“路学”研究:道路空间的生产、使用、建构
李红升:没有“牙齿”何以反学术不端?再评曹雪涛事件
颜德如: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
季晓南: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垄断与竞争
习近平: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
陈志武:金融危机之下,美国的借贷消费模式会改变吗?
郭世佑:家国沧桑与人才胎记:纪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
陈行之:灵魂是不能被遮蔽的事物
熊玠:从中西文明差异透视西方救赎观
臧运祜:关于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思考
竹立家:意识形态如何引领结构性改革方向
孙经先:"饿死3600万"的重大谬误是怎样产生的?
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徐斌的离职演说
许崇德:宪政是法治国家应有之义
刘尚希:正确认识“土地财政”
布莱恩·特纳 :身体问题——社会理论的新近发展
汪永涛 陈鹏:涉诉信访的基本类型及其治理研究
郑永年: 中国需要对中美关系作哲学思考
朱启臻 :从生态文明视角发现乡村价值
于建嵘:总理亲自接访又如何?
王建:论城市化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通道
吕薇洲:当代欧美三大社会主义流派辨析
刘燕军: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(1937—1985)
韦森:预算法修改与国家治理现代化
阮思余:资本、国家与打工妹——读《中国女工》
曹天予:劳动产权与市场社会主义
连平 鄂永健 许文兵:金融运行的新特点与新对策
段德智:宗教的道德功能与精神文明建设
郑剑:如何强化两岸的认同与互信
郝时远:印度构建国家民族的“经验”不值得中国学习
许耀桐:依法治国重在依法决策
秦晖:21世纪的全球化困境:原因与出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