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»
热点资讯
郑剑:如何强化两岸的认同与互信
李猛:“社会”的构成:自然法与现代社会理论的基础
田国强:我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大国战略的看法
乔榛:面对中国改革: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困境
王键:国家的去民族化和民族的去神圣化——对文明和利维坦之追问
郭宇宽:政府卖土地 企业造学校
贝淡宁:儒家与民族主义能否相容?
刘启川:行政机关责任清单的外部型态与内部构造
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(全文)
丁平君:村寨银行在农村社区的公共性建构
唐世平:令人焦虑的新时代:拼军备,还是拼规则?
中国的"一带一路"为何完胜美国"亚洲再平衡"?
程广云:革命动员与共和诉求——重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
黄玉顺:儒家“妾身未明”之际
黄玉顺:论儒学的现代性
沈睿:贝尔·胡克斯:美国激进女权主义的声音
陶东风:不要让募捐变成一种公开表演
秦晖:那些最早认识西方的小人物
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哪些强?“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”首次发布!
祁斌: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资本市场——经济转型下的资本市场使命
李海辉:利率曲线:影响因素与改革方向
祝华新:网络舆论研究:悲欣交集的体验
伍国:重思1900年使馆被围及义和团
人民日报: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陈征:国家征税的宪法界限——以公民私有财产权为视角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吴晓林 左高山:“协商民主”理论的三重困境——基于政治伦理的分析
上官丕亮:宪法实施的三大误区
刘晓堂:透视迷雾:1950年华北地区“割蛋”谣言再研究
林晓光:东亚地缘战略研究:以中美日三边关系为中心
黄玉顺:作为基础伦理学的正义论——罗尔斯正义论批判
黄树东:私有化药方错在哪里?
刘清平:“Rights”如何源于“Right”?
曾磊: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矛盾
魏茨泽克:牢记历史,才能得救
任仲平: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——写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
周大伟:我们总是绕不开的人类法治文明
张欢:《现代文明的密码——破译全球经济危机》自序
习近平:在常委见面会上的讲话
朱富强:不确定情形下的市场定价机制:基于心理-权力框架对新古典价格理论的审视
伍国:重思1900年使馆被围及义和团
颜德如:国家转型的助推器: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
周大伟:美国大学里没有班干部
没有民主的选举:竞争性威权主义的兴起
袁刚:民国初年的社会主义思潮
顾肃:论政治改革的目标与路线图
礼与法:二程重构政治秩序的双重路径
陈志武:该将国有资产股份分给公民、实现“全民所有”了
韩宁:微博实名制之合法性探究——以言论自由为视角
曹彤:人民币国际化新方略
舒远招:定言命令之第三者问题探究
梅新育:亚洲病夫,还是小恙重振的巨人
吴冠军:人工智能时代的政治哲学思考
陆学艺:新时期的战略任务是推进社会建设
韩东屏:论道德修养
蓝志勇:从十八大的大政方针看深化中国行政改革的策略
郭震远:尚未结束的中国内战的双方——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溯本求源
柯华庆: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与莫干山会议
清华课题组: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与出路
习近平: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
华生:中国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挑战
吴超: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信访治理
许纪霖:现代中国的二种危机与三大思潮
赵树凯:地方政府公司化:体制优势还是劣势?
陶东风:告别革命并不意味着只能走向虚无主义或宗教救赎
李涛:大师的衰落:今日渐行渐远的中国“传说”?
王惠岩:回顾与展望:发展中的中国政治学
许耀桐:群众路线十议
王逸舟:“中国第一”的感受与迷思
吴稼祥:撑船过河——中国“试验主义”改革第二季
信春鹰:法律移植的理论与实践
吴介民:中国乡村快速工业化的制度动力:地方产权体制与非正式私有化
景跃进:如何认识中国政治?
任剑涛:英格兰文明对现代文明的贡献在于其“原创性”
韦森:我眼中的科斯和他的中国情怀
王江雨:“新加坡模式”深思明辨
徐贲:《朗读者》和纳粹罪恶的后代记忆
王江雨:李光耀是专制社会的独裁者吗?
周少来:乡镇政府体制性困局及其应对
朱青 何江穗:政法传统的新逻辑——对维稳体制下一桩滥伐林木案的个案研究
习近平:“大侨务”观念的确立
赵汀阳:惠此中国——内含中国的天下
周小川: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
曾哲:从汉冶萍公司兴衰看晚清宪政缺失与悲情
陈柏峰: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
曹锦清:中国土地制度:农民工与工业化、城市化
李佐军:“十三五”规划的“为”与“不为”
段德智:文化自觉与文化攀附和文化自省
万昌华:古希腊的联邦制政体及其中华意义
陈孔立:两岸文化认同是“双文化”的认同
许耀桐:“国家治理”分析
陈行之:柏拉图在笑
温家宝: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
于建嵘:如何走出施政和维权的暴力困境?
张旭东:鲁迅回忆性写作的结构、叙事与文化政治
李克强:携手互利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
蒋劲松: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场重要的路线斗争
冯天瑜:“民本”与 “尊君”(论纲)
王国龙:判决的可预测性与司法公信力
林毅夫: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
刘建军:和而不同: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三重属性
杨祖陶:求学为学之一:从石室中学到西南联大
阮炜:大学官僚化:比学术腐败更严重的腐败
潘祥辉:观众成本说:五四运动的一种政治传播学释读框架
詹妮弗·林:既需要马克思,也需要阿伦特
王鹏辉:孙中山的边疆革命与国家建设方略辨析
黄宗智 龚为纲 高原:“项目制”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“合理化”吗?
狄马:苦难的妙用
时殷弘:当代中国的对外战略思想——意识形态、根本战略、当今挑战和中国特性
吴敬琏:中国改革的未来方向
郭震远:把握总形势明确总任务——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探讨
于建嵘:压力维稳已走到尽头了
朱维群:西方为何在涉藏涉疆问题上与中国过不去?
马丁·沃尔夫:全球经济中的中国
肖金成演讲预告:中部崛起的现状、问题和对策
郭世佑:就辛亥革命真相与百年纪念答《光明日报》记者四问
迈克尔·赫德逊:中国未来三十年
段德智:西南联大精神的一个标本
吴稼祥:公天下之重启西周
许国鹏 王晨光:徘徊在限权与放权之间——社会转型时期对司法理念的探索
王利明:民法典编纂中的若干争论问题 ——对梁慧星教授若干意见的几点回应
张文木: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
钟琴 桂华:农民自杀潮的发生机制
李强 胡宝荣: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
许纪霖:“土豪”与“游士”——清末民初地方与国家之间的士大夫精英
王岳川:世纪末诗人之死的文化症候分析
方朝晖:进化与革命:主导中国百年的思想逻辑——“白话文运动”百年反思
姚中秋:中国之道与中国思想之创发
常安:西藏民主改革:现代政治秩序建构及法理解读
方朝晖:正人心而后正天下:儒家反腐观
王勇:疫情下的中美关系与国际大变局
赵秉志:试析薄熙来案件的定罪量刑问题
李猛:古希腊哲学与我们
韦森:中国大规模生产能力过剩条件下如何才能启动内需?
郭于华:我们离威权主义模式尚有相当距离
阮炜:告别革命,还是告别童稚?
韩大元:我的四位宪法启蒙老师
徐贲:中国公民社会如何向东欧学习?
徐湘林:中国认识世界——把迷失的国家找回来
许耀桐:民主是我们的生命
朱正:一九五七——中国现代知识份子的消失
赵穗生:中美应共同谋求世界权力天平“新的均衡”
秦晖:太平天国: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,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
林建华:在重庆大学校长任免宣布大会上的讲话
习近平: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萧功秦:发展公民社会之中国路径
许耀桐:党的群众路线是民主路线
于建嵘:当前基层治理几个突出问题
许耀桐:《共产党宣言》中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
潘毅 卢晖临:“新世界中国”地产公司工地调查
人民日报:警惕问题拖大拖炸 矛盾击鼓传花
曹锦清:中国还在以西方为尺度,印度已经学会了以中国为尺度
温铁军 邱建生 车海生:改革开放四十年“三农”问题的演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
陈志武:从汶川地震看中国为什么离不开民主
许耀桐:习式政治新常态六大鲜明特征
吴稼祥:“摄政王”普京殿下?
童之伟:中共90年:从人治风靡到承诺依法执政
韩东屏:我说哲学
张永:湘鄂西苏区肃反研究
习近平: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(节选)
风物长宜放眼量——从强国兴衰规律看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
汪丁丁:阴谋论为什么不正确
王建:资产泡沫危机与新全球化逻辑 ——07危机十年祭
乐黛云:肩起黑暗的闸门
任剑涛:政治秩序与社会规则——基于国家—社会关系的视角
刘练军:司法与民主的三种关系
赵晨:欧盟政治研究:政治理论史的视角
于建嵘:信访制度改革需要新思维
赵鼎新:论方韩之争
刘山鹰: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述论
钱钢:“红色词语”的勃兴和流变
陈来:我所理解的宋明理学
陈剑: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——更好发挥市场作用
俞可平:敬畏民意 发自内心更要付诸行动
许纪霖:建立学术共同体的内在“行规”
2018年“南海青年学者高峰论坛”预通知
杨祖陶:平生第一邂逅
习近平: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
郭世佑:河山两点藉心酬
刘清平:利己主义的复杂道德属性
陈行之:注意贾平凹这个人
杨祖陶:《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》再版后记
萧功秦:从中道立场理解中国转型——关于超越左右激进主义的思考
俞可平:全球化催变思维方式
拉什:后现代主义:一种社会学的阐释
陈孔立:两岸文化交流深化的取向
乔良:“我的国”需要什么样的鹰派?
温家宝:201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
王建:到2030年中国地价升值前景及房地产政策分析
陈云良:傲慢与偏见——经济法的现象学分析
王海光:反“文革”檄文——《给全体共产党员的紧急呼吁》解读和考辨
许耀桐:正确理解党对法治的领导
程雪阳:论“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”的宪法解释
“南海青年学者高峰论坛”通知
陈红太: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
许耀桐: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
王利明:法律至上是法治的要义
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(全文)
潘爱国:论公权力的边界
柳红:面对历史:只有诚实和谦卑——吴晓波《吴敬琏传》的硬伤、软伤及其后果
季卫东:以“三审制”落实法治
樊良树:尾气围城——关于北京城市规划与空气污染的几点思考
SSCI期刊《国际冲突管理杂志》(IJCM)会议与专刊征稿通知
储昭根:什么让菲律宾美式民主蒙羞?
郭于华:大学之殇,非源自教授失德
乔良演讲预告:从南海危机看中美博弈及走势
萧延中:近期中国的毛泽东研究:一个政治意识生态的框架草图
李鹏:台海变局下民进党的“台独”困局及其风险
人民日报:警惕问题拖大拖炸 矛盾击鼓传花
陈功 贺军:华西村:“异质基层政权”的典型?
徐湘林:把政治文化找回来
赵树凯:维护稳定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政府改革
王沪宁:关于政治思想史的体系与研究
许耀桐:尽快开展县级政治体制改革
陈云良:法的模糊性之探析
杨光斌:巨变时代的中国政治学研究议程
孟令伟:戊戌变法祭
于建嵘:再论社会泄愤事件:瓮安事件的反思
马润凡:当前我国官本位意识的危害及其治理
王艾明:体制教会与自由教会:问题、危机和可能的出路
许之远:陈水扁全面崩盘:裁定继续拘押
郑永年:中国内部环境的变迁及其对外交的影响
张明扬:李泽厚再谈思想与学问
王缉思:美国发动贸易战不是为了离开中国
任剑涛:真假改革的试金石
苗连营 李永超:公民维权之运动模式的宪法学分析
杨祖陶 肖静宁:未名湖畔鸟飞何疾——在汤一介先生最后的日子里
顾肃:当代社会思潮中的激进与保守、左与右之争
关海庭: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线索和内在逻辑
曹思源:印度:落后国家走向宪政的表率
栗峥:国家治理中的司法策略:以转型乡村为背景
方朝晖:如何理解中国文化?
韩东屏:永生不死:是否可能当求?
曹锦清:宋代以来的中国是如何建设乡村组织的?
周叶中 梁成意:论中国宪法学家的使命
张五常:北京的朋友要冷静下来!
贾康:关于十九大之后经济发展的展望
马戎:中国社会的另一类“二元结构”
董德刚:“姓社姓资”问题的多维解析(下)
常修泽:新阶段如何推进企业转型?
戴建业:“碰巧”——大学毕业三十周年随感
陈九霖:石油变局下的中国能源安全战略
姜明安: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性质与作用
木南:经学哲学:中国哲学研究新进路
马骏:经济、社会变迁与国家重建:改革以来的中国
于建嵘:信访制度改革需要新思维
李石:平等与嫉妒:在罗尔斯与诺奇克之间
许纪霖 周濂 刘擎等:政治正当性的古今中西对话
杨光斌:民主与中国的未来
袁绪程:缩小收入分配差距:平等赋权的四大配套改革
葛剑雄:我不得不说的话:关于图书采购回扣和经费公开的说明
郑永年 黄彦杰:风险时代的中国社会
张新光: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“普鲁士式道路”历史终结及其启示
郭世佑:继承什么?超越什么?
戚建刚:食品危害的多重属性与风险评估制度的重构
钱钢:“红色词语”的勃兴和流变
郑克中:走向社会主义的美国与走向资本主义的中国
常修泽:论人本型经济结构——对中国新阶段结构转型战略的新思考
张维迎:反思经济学
郑永年 黄彦杰:风险时代的中国社会
韩东屏:论道德修养
萧瀚:从邓玉娇案看公民社会和法治未来
杨俊青:论劳动教养制度与现行法律的冲突
杨祖陶:求学为学之二:引领我进入理性哲学殿堂的恩师们
吴敬琏:铭记历史,共创未来——新中国经济的70年
包刚升:“福山的菜单”与政治现代化的逻辑——评《政治秩序与政治衰朽》
钱宏:三个势在必行:从命运共同体,到全球共生体——写于2018’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之际
舒远招:忆群,我想对你说
郑克中:普京终于没有成为华盛顿
傅思明:权力监督“失灵”何以治愈——论行政审批权的异化与归位
王淑芳:国家软实力竞争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
陈坡:共产主义探源
茅海建:中国近代政治史面对的挑战及其思考
人民日报: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
殷啸虎 陈春雷:迁徙自由的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分析
徐光裕:未来十年,解决海疆问题关键期
阮炜:文明的同一性
胡德平:忆耀邦关切信息技术二三事
周俊:1930年代中后期的远东国际关系与日本海军的战略选择
林晓光:日本海洋战略研究:政策、方针、意图、走向
高铭暄 赵秉志:中国新时期特赦的政治与法治意义
方朝晖:信仰荒芜的时代,我们能信什么?
莱恩·穆勒森:从民主和平理论到强制性政权更迭
肖唐镖 余泓波:近30年来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:回顾与展望
许纪霖:独根、造根与寻根——自由主义为何要与轴心文明接榫
常修泽:聚兴中华,构建两岸大屋顶
如何消解西藏事件的影响?
赵鼎新:加州学派与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
李扬:改革是中国银行业的生命线
许纪霖:以新天下主义对冲极端民族主义
肖金明: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司法构造
吴忠民: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凸显的原因分析
巫继学:有效需求是驶出经济困境的“引擎”
袁伟时:章士钊思想演变的轨迹
约瑟夫·奈:我们幼稚的信息革命
益多:西藏和平解放与达赖集团的命运
鄢烈山:平权: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词(上)
陈志武:该将国有资产股份分给公民、实现“全民所有”了
白益民:日本隐藏的经济实力远超我们的想象
邓安庆:守护学术的纯洁——读杨祖陶先生“学术人生回忆录”有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