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»
热点资讯
李佐军:“十三五”规划的“为”与“不为”
方朝晖:儒家关于正义社会的衡量标准
李文海: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
杨福泉:东巴教概论
柯华庆:社会主义民主:党导民主
王逸舟:中国外交三十年:对进步与不足的若干思考
隆国强:大调整时代的世界经济
潘祥辉:双面技术:新媒体的商业属性及其政治效应
肖存良:契合与转型: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政治学考察
王飞凌:制度,现代性与现代化
贺国强: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10个方面腐败问题
郭晶:“科层制”司法与法律职业的异化
刘晓洲:列奥·施特劳斯与自由主义国家中立性问题
陈雨露:全球金融体系向何处去
潘祥辉:弥赛亚主义:苏联政治传播中的东正教因子及其转化
冯克利:保守主义思想的法学来源
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哪些强?“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”首次发布!
肖金明: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效应
刘启川:行政机关责任清单的外部型态与内部构造
常修泽:经发、人发、环发:三线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
莫纪宏:司法公信力的制度保障
郭于华:社会学视角中的“黑社会”
蒋悟真:预算公开法治化:实质、困境及其出路
萧瀚:疑韩案的私权与言论自由
贺雪峰:本土化与主体性: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——兼与谢宇教授商榷
沈原 郭于华 孙立平:一代宗师 高山仰止
白益民:日本隐藏的经济实力远超我们的想象
高一飞:公安机关对邓玉娇案的定性符合法理和情理
吴敬琏: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
俞正声:以党和政府诚信引领社会价值取向
习近平: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
韩东屏:论道德修养
许耀桐: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
人民日报:警惕问题拖大拖炸 矛盾击鼓传花
郑永年:如何理解中国政治变革趋势
张志成:停用TIBET,打破达赖语言圈套
付新苗:新冠疫情两条最重要的时间线
沈寿文:重新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性质——从《民族区域自治法》文本角度的分析
杜君立:《一九四二》的中国饥荒史
郑永年:为什么一个道德国度面临道德解体危机
卞毓方:汉是汉,日是日
华生:启动发审制度全面改革的枢纽
詹妮弗·林:既需要马克思,也需要阿伦特
马岭: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之探讨
张乐天:对重启教育改革议程的思考
俞可平:“新移民运动”:牵动中国社会的大变迁
陈志武:该将国有资产股份分给公民、实现“全民所有”了
吴敬琏:对如何走出宏观经济两难困境的思考
阿克曼:新分权理论与民主合法性
沈志华:从中朝关系史的角度看“萨德”问题
毛寿龙:从结构层面看行政改革动力与阻力的博弈
许纪霖:多元文明时代的中国使命
许耀桐:党政“一把手”分权、限权的若干认识
劳东燕: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的关系新论
时殷弘:中国的东北亚难题:中日、中韩和中朝关系的战略安全形势
韦森:中国改革拖不起
李海青:改革攻坚:对当代中国改革一个重大基本问题的分析
鲁志强:难忘封冰那些事儿
潘英丽: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战略布局与输出途径
李向阳 张宇燕 基欧汉 约瑟夫·奈等:世界格局之变
杨奎松:也谈“去政治化”问题——对汪晖的新“历史观”的质疑
袁曙宏 杨伟东:我国法治建设三十年回顾与前瞻
曹锦清:中国土地制度:农民工与工业化、城市化
于建嵘:不能用所谓的“社会敌意事件”来误导社会
田飞龙:基层协商作为民主政治新动力
臧运祜:70年后,再看70年——关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
吴励生 林骁:直面人类生存与思想落地的实体建构(上)
王磊:宪法实施是中国梦的内在要求
赵树凯:维护稳定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政府改革
黄玉顺:论《周易》的“易理”与“数理”
郑必坚: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根本历史经验的若干思考
周大伟:新中国“依法治国”理念的吊诡和嬗变
刘统:共产党的崛起与国民党的“清党”
戴旭:“温战”正酣,中国战略何为?
马岭:探寻修宪的轨迹
宣言:改革开放天地宽
习近平: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
陈国权 毛益民:第三区域政企统合治理与集权化现象研究
周大伟:租界里的法律故事
熊玠:国际岛争中的说理致胜之道——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国际法透视
陈行之:“权力”考
杨祖陶:求学为学之三:学术研究以方法论为开端
郑永年:司法衰败、信任危机和中国的社会暴力化
肖金明: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司法构造
郭于华:让信息透明、让民众出声,其实没那么可怕
方朝晖:道义和权威势不两立吗?
林毅夫:到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?
梅宁华:资本主义的思想断层与理论困境
贡塔·托依布纳:宪法时刻来临?——“触底反弹”的逻辑
阿米塔夫·阿查亚:亚洲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
韦森:西方民主政治的深层次问题
肖金成演讲预告:中部崛起的现状、问题和对策
王旭光:如何当好一名法官
刘思达:法律职业的政治命运
吴旭:“谷歌”退出中国的全景分析及对策
常修泽:论人本型经济结构——对中国新阶段结构转型战略的新思考
郑永年:中国司法的信任危机
赵燕菁:危机与出路:跨越“中等收入陷阱”
龙应台:政策制定中的一路思索
杨光斌:巨变时代的中国政治学研究议程
周剑铭 柳渝:智能哲学:AlphaGo Zero与围棋文化
阮炜:“自由”的民主,抑或“隐微”的笔法?
韩钢:权力的转移: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
李光耀:中国最大的挑战是贫富差距
郭世佑:意外的荣誉
刘擎:中国语境下的自由主义:潜力与困境
单少杰:改革开拓者胡耀邦
刘奇:二元文化:城乡统筹的“暗礁”
周保松:为什么要追求自由
刘崇文:胡耀邦最后的日子
于建嵘:除了宪法,我们还有什么?
赵俊臣:老百姓为什么不支持抵制家乐福?
习近平: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
辛向阳: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内在矛盾分析
马岭: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路之探讨
赵晨:《叙利亚内战与欧洲》前言
俞可平:“新移民运动”:牵动中国社会的大变迁
胡仄佳:安得广厦千万间——汶川大地震后的建议
张静:解放区时期的群众路线
林毅夫: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下一站应转向非洲
杨华 田先红:农村基督教信仰发生机制的三层基础分析
楼宇烈:重新认识“礼教”与中国宗教
秋风:以司法理性公正地对待邓玉娇
丁东红 :卢曼和他的“社会系统理论”
刘炜:“民主评议”与岁入汲取:一种国家基础权力的强化逻辑
郑贤君:隐含权力:普通法对香港政制的影响
唐淳风:泪血琉球——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往事
汪玉凯:从习近平治国使命看全面深化改革
周俊: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?日本视角下的战争认识
高全喜:民主何以会失败?——一个转型国家的忧思
凌胜利 郭锐: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:1990-2010
张国宝:我亲历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谈判及决策过程
颜德如:比较视野下的胡适自由主义思想
余盛峰:从老鼠审判到人工智能之法
徐大同:政治学学科发展史略——兼论中西传统政治学的差异
习近平:在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
孙笑侠:司法的政治力学
孟令伟:关于人口问题的钩沉和思考
王邦佐: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发展路径
陈光中 龙宗智:关于深化司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
于建嵘:警惕信访制度的进一步异化
葛荃:传统中国的政治合法性思维析论——兼及恩宠政治文化性格
任剑涛:国家治理的简约主义
郁建兴 高翔: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
阮炜:当自由遭遇禁忌——对巴黎恐袭等文明冲突事件的思考
王文:Web 2.0时代的世界政治
许纪霖:一种新东亚秩序的想象:欧盟式的命运共同体*
陈季冰:“中国模式”与下个十年的改革
程广云:革命动员与共和诉求——重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
贾宇:中国新疆暴恐犯罪的现状与对策
于建嵘:中国改革的必由之路
葛荃:传统中国的政治合法性思维析论——兼及恩宠政治文化性格
黄玉顺:危机还是契机?——致儒者同仁书
王湘穗:美式全球化之死与属于全球人民的全球化
Geoffrey R. Stone:战争年代的公民自由
张海鹏 李国强:论《马关条约》与钓鱼岛问题
黄玉顺:儒学之当前态势与未来瞩望
习近平: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
王建:是走向世界新秩序还是走向战争
刘训练:保守什么?为何保守?保守主义的四次浪潮与三个命题
郑永年:如何重建中国社会道德体系
辛德勇:追思一位恩人
王建演讲预告:必须警惕中国经济的持续下行风险
饶传平:宪政与革命:19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“孤军”困境
时殷弘:当代中国的对外战略思想——意识形态、根本战略、当今挑战和中国特性
国防大学专家:中美关系危机应如何管理?
郭于华:学术研究不是打仗,不需要什么领军人物
李猛:“社会”的构成:自然法与现代社会理论的基础
陈云良:民治的方式
刘亚洲:军队改革是一场革命
刘清平:“应当”来自何处?——强制性义务的根源
由雷 尹志欣 朱姝 王宏广:中美差距究竟多大,40个指标全面透析
周作翰 张英洪:农民与国家关系的演变模式及前景
陈行之:意识形态之境与人
徐景安:普世价值观是中国走向光明未来之必须
林来梵:国体概念史:跨国移植与演变
汤一介:寻求文化中的“普世价值”
杨祖陶:论法国唯物主义向德国唯心主义的转化
杨祖陶 肖静宁:情系新泽西——对大洋彼岸孙儿女的思念
钟瑞庆:浙江东阳吴英集资诈骗案一审判决的法律分析
陈映芳:“种族问题”是种族的问题吗?
杨奎松:也谈“去政治化”问题——对汪晖的新“历史观”的质疑
杨奎松:马、恩、列、斯—毛?
潘知常:生命美学:“我将归来开放”
吴敬琏:铭记历史,共创未来——新中国经济的70年
陈仪:强化人大预算审议权的路径选择
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建议
梅新育:盛世下的“未统一”与“伪统一”
王海光:张力与局限——七千人大会再探析
丛日云:“走向中华文明的未来”论纲
习近平: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
任剑涛:政治秩序与社会规则——基于国家—社会关系的视角
林毅夫:新结构经济学
薛小荣:来自上面的革命——改革是如何葬送苏维埃政权的?
张明楷:“风险社会”若干刑法理论问题反思
余凌云:蕴育在法院判决之中的合法预期
陈行之:再说狡黠是一种智慧——从农民“胡日鬼”说起
钟彪:评《汪晖<反抗绝望——鲁迅及其文学世界>的学风问题》
杨庆中:多元文明和谐共存的哲学基础——“和而不同”在今天如何可能
汤一介:不断提出问题推动思想进步
麦克法夸尔:我为什么研究文革
张明楷:“风险社会”若干刑法理论问题反思
姜跃:官僚特权与政治伤害——对苏共亡党的一点思考
伍国:重思1900年使馆被围及义和团
郑永年:西方反恐无效对中国的警示
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》白皮书
何与怀:上善若水: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
韩大元:论宪法权威
吴毅:从革命走向革命
吕嘉健:随笔写作与“精神的自由”
莫于川: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城管综合执法体制
周大伟:有关“知青”的记忆和思考
林兆木:世界经济走势与中国经济大局
方朝晖:中国学术体制何时能回到正轨?
韦森:全球金融动荡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合宜的政策选择
郭世佑:师者的价值与尊严
刘松山:当代中国处理立法与改革关系的策略
葛新权: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脊梁
党国英:我的三个“美丽中国梦”
张晓玲:社会稳定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研究
胡玉坤:全球化与国际老龄化政策
凌胜利 郭锐: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:1990-2010
秋风:扩权强县之道:基层自治与司法改革
喻中:在宪法与政党之间
郑永年:强政府、强社会当是中国社会管理的方向
张文显 郑成良 徐显明:中国法理学:从何处来?到何处去?
俞可平:政治哲学何为
南海告急:中国非出手不可?
陶东风:受害者为什么变成了施害者?
张志成:停用TIBET,打破达赖语言圈套
巴曙松:《21世纪资本论》序言:全球范围内关于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再反思
陈志武:该将国有资产股份分给公民、实现“全民所有”了
许纪霖:现代中国的二种危机与三大思潮
何帆 冯维江 徐进:全球治理机制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对策
蒲坚:共有制的理论与实践——共同富裕的所有制思考
桂华:基层治理视域中的农民上访问题研究
汤姆·冈宁:旧技术的更新:上次世纪之交时,技术中的惊叹、第二天性和恐惑
袁绪程:抑制通货膨胀 防范金融风险
周大伟:美国大学里没有班干部
韩兴雨:现代性语境中青年精神生活的理性建构
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
王长江:苏共的失败告诉中共什么
许耀桐:论党和法治的十大关系
卞毓方:南怀瑾先生轶事
陆南泉:苏联剧变带给当今中国的思考
杨祖陶:《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》再版后记
韦森:中国需要怎样的发展模式?
杨祖陶:求学为学之三:学术研究以方法论为开端
袁伟时:是谁摧毁了辛亥革命?
方朝晖:文化保守主义是如何被民族主义绑架的?
刘松山:1981年:胎动而未形的宪法委员会设计
阮炜:文明的性格
沙叶新:我是一个快乐的人!
秦晖: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
刘奇:二元文化:城乡统筹的“暗礁”
郑永年:地缘政治大转移和中国外交
张愿:试析美国海军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
陈兴良:罪刑法定主义的逻辑展开
人民日报:梦想在召唤 改革再扬帆——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
王雷泉:禅的精神与人生智慧
方朝晖:正人心而后正天下:儒家反腐观
陈孔立:两岸之间的文化冲突
蔡定剑: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
徐贲:当今中国的性政治和思想解放
鄢一龙:六权分工:中国政治体制概括新探
赖坚立:中国改革中的财富与公平
刘毅:群己观念与法治中国——以思想史为视角的考察
巴曙松 刘精山 韦勇凤:周期应对与结构改革并重促复苏
林毅夫:中国学术界不能只引进
郑剑:如何强化两岸的认同与互信
黄玉顺:回望“生活儒学”
段德智:社会和谐与宗教承担
时东陆:论一流大学
田飞龙:中国法治的现象解释与理性展望
华炳啸:宪政姓宪名政,关乎共和命脉
半月谈网:2010最具争议性国际话题
习近平: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
惠新安:究竟该向南方学什么?
余三定:书香怡人——谈藏书与读书
谢毅:邓小平怎样看待政治体制改革?
赵燕菁:从历史中思考未来: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的启示
辛向阳: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取向
杨奎松:重温土改:抗战胜利后中共土改运动之考察
杨祖陶:论法国唯物主义向德国唯心主义的转化
黄宗智: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?
颜德如:略论近代中国人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之方案
韩水法:迁徙与文明冲突
严泉:政治妥协与民国初年政治转型的拐点
胡启立:巍巍万里
栾梅健:李欧梵《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》的34个错误
郑永年:中国如何定位与世界秩序的关系?
谢必震:四十年来中琉关系史研究概述
王浦劬:论新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
于建嵘: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最大陷阱
王绍光:中国的治国理念与制度选择
陶东风:不要让募捐变成一种公开表演
节大磊:美国的政治极化与美国民主
马润凡:当前我国官本位意识的危害及其治理
张木生:中国的世界秩序
黄闽:两岸政治关系与两岸宪法的博弈